编者按:闽水泱泱,弦歌传唱。值此115年校庆之际,我院校友纷纷撰写回忆文章,共忆青春岁月,重温师生情谊。我院公众号特此以专题形式推出校友来稿,以飨校友及我院师生。本期刊登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达远的来稿。
作者介绍
杨达远,福建寿宁人,高级经济师,现为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1993年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8年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开运体育app官网下载】中国有限公司,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的师大缘
--写在母校115周年华诞之际
杨达远
我在母校前后学习了11年时间,师大是改变我人生的地方。
1989年9月的一天,怀着憧憬和忐忑,我从寿宁县下党乡的一个小村落出发,几经辗转,第一次踏进了省城。穿过绿树成荫的长安山校园到政治教育系学生宿舍报到,已经华灯初上了。我是一名公寓生,县里委托培养的。在本科学习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迷茫的,缺乏方向。但系里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在“润物细无声”的培养着我这样的懵懂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引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当时不少专业课程,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比如,郑锦华老师主讲的《中国革命史》,时常以讨论课、辩论课的形式,启迪我们的思维;又如,林国光老师主讲的《政治经济学》正在推教改,采取的是学生讲与老师教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自学的热情被充分激发。
当时,学校对我们旁听课程抱着鼓励的态度。到89级思政班旁听李建平教授讲授的哲学课,第一次接触到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资本论》的辩证法,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资本论》是政教系学生的必修课。初读原文,晦涩难懂。怎么学好《资本论》?至今记得课间向李老师请教时他的勉励,以及结合着陈征教授的《<资本论>解说》学习的具体指导。大三,我对照着解说开始系统学习《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树立了报考母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的志向。有了努力方向,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起来。但是,大四的研究生考试,我落榜了。
1993年7月本科毕业后,我分配到了寿宁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在执教近两年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报考了李建平教授的研究生。在众多优秀报考者中,李老师却愿意将我这除了研究生考试成绩单外没有任何“标签”的乡村教师收录门下。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于我而言是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李老师的第一堂课就谆谆教导,做学问首要要学做人。注重修身、完善自我、健全人格,这是每个人终生的课题。这些教诲在时时警醒着我。
学好《资本论》等经典原著是我们的基本功。每次专业课后,都是一长串书单。老师们反复告诫,专业能力的培养无法投机取巧,需要点滴的长期积累;不仅要做“质变”的突破工作,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们95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10位同学一起秉灯夜读原著,当年是研楼一景。这种踏实的学风,逐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也逐步培养了我们作为经济学人的底气。
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无论是10个同学一起的大班教学,还是李老师对我们两个“门下”弟子的小班教学,讨论课占的比重都非常高。每次讨论前我们会广泛涉猎、精心准备;讨论过程中,我们会旁征博引、激烈交锋。这个过程既注重凝聚共识,更注重培养独立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变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历练,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国家、社会有着深刻关切,这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色。母校始终旗帜鲜明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老师们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沉下心学好基础理论的同时,要善于用理论分析指导实践,努力解答好时代之问。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当时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有关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等课题研究,对企业理论、组织经济学与商业银行管理产生了兴趣,并逐步明确了职业方向。
1998年9月硕士毕业后,到了省建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正在逐步推开的金融改革,还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都有不少问题在困扰着我。在李老师的鼓励下,我整装重新出发,2003年9月在职考取了母校的博士研究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年学制,我学了四年。李老师治学态度非常严谨,2006年初在审阅我有关“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毕业论文初稿时,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勉励我立足我国的国情和银行业的特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入研究,努力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结合着当时经济金融改革的形势,我又用一年的时间对论文选题再作了深化。其间,导师在行政和教学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常常利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与我就具体问题深入交流。2007年6月,我顺利通过答辩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稍作修改后投稿,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等都明确表达了出版意愿,后由经济科学出版社纳入“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编辑出版,李老师还亲自作序予以鼓励。
与母校的缘分在延续。2007年底母校聘任我为兼职副教授。在李老师的鼓励下,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讲过有关货币政策和金融形势的专题,讲义是他亲自审改的;在学长的勉励下,参与过MBA、金融学等学科建设的一些辅助性事务。作为一名普通的校友,能够参与这些工作,是何其荣幸。
近期在学习二十大报告,特别是深入学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章节内容时,常常会联想到在母校学习的经历,常常想念默默耕耘在理论研究一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师长。母校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始终在滋养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知明行笃、立诚致广,我们铭记之、践行之。
(供稿/杨达远 发稿/方怡林)